熱門文章

2021年9月1日 星期三

積極推動企業減碳之研析-立法院議題研究

積極推動企業減碳之研析-立法院議題研究

1107  作者:孫晉英

最新調查報告指出,78%的跨國企業考慮在2025年前,與無法配合企業減碳轉型的供應商停止合作。在跨國企業邁向減碳轉型的過程中,預期將有35%現有供應商因無法配合減碳步調而遭排除。


 

調查發現,供應鏈碳排放平均佔跨國企業總碳排放的73%,有67%的跨國企業表示,處理供應鏈碳排放將是減碳轉型的第一步,比控制企業自身的碳排放更為重要。全球跨國企業正加速推進零碳排放的目標,同時也要求供應商落實永續作為,但約64%的跨國企業認為,跟已開發地區相比,新興市場的供應商要實踐減碳轉型的難度更高。

建議事項

隨著全球永續意識抬頭,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將成為具競爭性企業的代名詞,更是投資人檢視企業是否具備經營韌性的重要指標。鑒於近年來全球大力提倡節能減碳,但是碳排減量的成效,仍顯不足,為協助環境永續發展,政府與企業皆更需要有破釜沉舟的積極作為與時間競賽,包括碳足跡減量、認購綠電及綠色採購,都可作為企業規劃減碳計畫,可供執行的路徑選擇

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210048


台灣減碳企業50強,救地球也賺綠金

台灣減碳企業50強,救地球也賺綠金

在零碳成為未來產業新標準的當下,企業必須改變所有事的做法。《天下》獨家盤點「減碳企業50強」,從大公司到中小企業,從路上跑的公車到你身上穿的衣服,他們如何佈局零碳戰役?

·         天下雜誌722 2021-05-04試著想像未來台灣:工廠不燒煤,而是使用再生能源電解水產生的氫作為動力;路上的公車、轎車都是電動或氫能驅動,沒有黑煙與臭味;所有車輛與工廠、家庭使用的電,都來自穩定的再生能源。空氣清新、人民富足。



像天方夜譚嗎?其實,過去2個月,《天下》記者從南到北走一圈,從高雄中鋼、宜蘭地熱電廠到彰化養豬場,發現其實台灣已有不少先行者超前部署,積極投入零碳新經濟。

「要做到零碳非常困難,但絕非不可能,」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中強調。

日本去年宣布2050年碳中和目標,年底即推出「綠色成長戰略」,設定離岸風電、電動車、儲能、氫氣、碳回收等14個重點項目,預估2030年創造一年90兆日圓的經濟效益。

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仍在規劃中,但已有企業展開行動。台積電主動要求700多家供應鏈致力於減碳,甚至分享技術訣竅,手把手陪伴。台達電除加入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更進一步宣布2030年達到百分百再生能源。

在零碳成為全球企業新標準的當下,《天下》盤點「減碳企業50強」,有大企業也有中小企業。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15?template=transformers


桃園的刷毛布隱形冠軍 自家屋頂蓋綠電,還要把舊衣變新布料

桃園的刷毛布隱形冠軍 自家屋頂蓋綠電,還要把舊衣變新布料

材料大多來自石油的紡織業,有辦法做到零碳嗎?全球刷毛布隱形冠軍菁華工業,領先亞洲同業承諾百分百綠電,揪中小企業團購綠電,還要回收你身上穿的舊衣,再製成新布料。

紡織業的纖維,有7成是石油做的,意味著從你我穿的衣服、鞋子到生活中各種布料,都有排碳。



有沒有辦法零碳?台灣要繼續當全球紡織王國,就必須減碳。桃園大園工業區,便有亞洲第一家承諾2040年百分之百使用綠電的紡織業者。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49?template=transformers


政院宣示2050淨零碳排入法 環團籲COP26氣候峰會前完成修法

政院宣示2050淨零碳排入法 環團籲COP26氣候峰會前完成修法

20210831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30日)要求環保署將「2050淨零排放」納入《氣候法》修法草案中。也請環保署、經濟部就碳定價制度、碳費專款改善氣候變遷議題,謹慎評估,與各界溝通凝聚共識,做出減碳分配的整體規劃。



蘇貞昌30日主持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時直言,我國過去在《溫管法》中所訂「2050減碳50%」的目標,已跟不上世界的腳步。

趙家緯指出,根據研究估算,台灣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未來30年要大幅淘汰燃油汽機車、再生能源占比達到90%才有機會,且2030年的減碳應至少達30%40%,「這些大規模的系統性轉型,都需要健全的氣候法規政策、完整的氣候治理預算才能達成。」

https://www.pvesco168.com.tw/news-detail-3002260.html


因應全球氣候風險將會大幅影響國內產業 企業及早因應減碳法規

因應全球氣候風險將會大幅影響國內產業 企業及早因應減碳法規

2021-08-30 經濟日報 / 李宜樺歐盟

因應全球氣候風險,多國政府已陸續展開相關立法,在台灣方面,各主管因應「碳」管理議題,已經從多管道下手,修定相關政策法規,目前已知規定中,諸如金管會的公司治理3.0,以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等,將會大幅影響國內產業的未來。



歐盟於今年714日正式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計畫,可說是近期國際上最重要的新聞之一,未來將規範碳密集型產品,必須購買指定憑證,才能將其產品銷往歐洲市場,主要是針對水泥、鋼鐵、鋁、肥料及電力等產品。

由於台灣產業以出口貿易型態為主,全球淨零碳的賽局下,台灣已不能置身事外,國內主管機關因應「碳」議題,除了正規劃相關碳費制度外,在現行的編制CSR報告書作業辦法,以及股東會年報相關規定當中,已分別要求企業揭露氣候風險及機會治理相關情形,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資訊。

低碳轉型已是企業無法迴避的課題,企業應留意相關國內外法規進程,及早採取相關行動。

(本文由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李宜樺口述,記者程士華採訪整理)

https://www.pvesco168.com.tw/news-detail-300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