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推動 2050 達到淨零排放的意義及重要性

推動 2050 達到淨零排放的意義及重要性

一、 全球淨零趨勢及供應鏈減碳壓力,產業轉型刻不容緩 多數國家已設定淨零排放目標以呼應全球淨零趨勢,歐盟更 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要求進口產品依碳含量繳交 CBAM 憑 證,以加速各國減碳進程。此外,國際大廠亦紛紛加入 RE100 倡議,宣示企業淨零排放目標期程,並要求旗下供應鏈廠商 配合使用綠電與加強減碳。我國為出口導向經濟體,未來勢 必面對國際碳管制加嚴的挑戰,須提前布局淨零轉型,以符 2 合國際貿易的減碳趨勢,持續拓銷出口、掌握訂單。 此外,各國淨零轉型規劃除致力減碳,亦將淨零視為國家未 來經濟的新成長動能,如:英國將淨零轉型視為「綠色工業 革命」,以及日本訂定「2050 碳中和綠色成長戰略」等。國際 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21 年提出「全 球能源部門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報告指出,至 2030 年減碳 貢獻主要是來自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技術,但至 2050 年,將近 一半的減量是來自目前仍僅在示範或原型階段的技術。換言 之,要達到 2050 淨零排放,對每個國家都是嚴峻的挑戰,所 需創新科技多數仍在研發中,這正是臺灣的機會與優勢所在。 我國製造業實力堅強,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具有全球優勢, 且有健全的科技及傳產供應鏈,我國應可參考國際減碳路徑, 找出臺灣具有基礎或潛力的新興科技,透過加強研發,引導 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的動能。 二、 極端氣候災難頻傳,突顯達成淨零目標的急迫性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22 2 月公布第六次評估報告 (IPCC AR6)指出,全球暖化將在近 20 年內升溫至攝氏 1.5 度, 多種氣候危害的增加,如極端氣候災難、熱浪、生物多樣性 喪失等,全球皆無法倖免。這些危害衝擊到了能源、水資源 與糧食安全,並造成許多居住地與生物棲地的喪失。 聯合國氣候大會亦呼籲應採取更為急迫之氣候行動,將全球 溫室氣體排放量在 2030 年前減半,並在 2050 年達到淨零, 方可將全球溫升控制在 1.5°C 以內,以因應全球氣候緊急之 高風險衝擊。 3 三、 臺灣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 2021 4 22 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宣示,2050 淨零轉型是 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要達到 2050 年淨零轉型, 前提是必須堅定落實能源轉型的目標,及早評估風險,並且 以前瞻且務實可行的方式,提出淨零排放的路徑圖,讓整體 經濟結構的轉型有所依循。 2050 淨零排放是一項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之大型轉型工 程,而氣候變遷對年輕世代的影響更為直接且長遠。為順應 淨零排放趨勢及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所揭櫫之環境、社 會、經濟等全面向結構轉型因應之道,在我們這個世代追求 當下的富足時,應並行思考維護未來世代的生存權益,藉由 促進國際合作,掌握淨零科技研發應用,擴大公眾對話社會 溝通,滾動檢討淨零路徑以符合未來發展需求,並重視永續 發展的跨世代正義及跨領域治理思維,共同營造面對衝擊全 球一體的韌性,化氣候風險為綠色轉型契機

二、重點產業推動作法

()石化業

製程改善:短期以 AI 技術推動製程智能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引進製程減碳新技術;長期擴大導入下世代製程創新技術開發,全面提升設備效能。

能源轉換:短期以擴大使用天然氣及生質能為主,長期導入零碳新能源。

循環經濟:在碳捕捉再利用部分,短期導入新世代觸媒、建置示範 CO2 回收利用技術;長期持續去化 CO2,並引進負碳技術及更多國際減碳創新技術。在低碳材料方面,短期推動廢棄塑/橡膠材料循環再利用技術;長期推動多元進料產製石化原料(材料)

 ()電子業

製程改善:短期以導入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建構智慧化能源監控系統,並同步開發含氟氣體替代技術,以利長期透過示範廠區建立,輔導廠商擴大導入,降低電子業製程含氟氣體排放。

能源轉換:鼓勵企業實踐 RE100 目標及使用綠電,於 2050年達成供應鏈 100%使用綠電目標。針對用於燃燒破壞製程含氟氣體之天然氣,逐步以碳中和天然氣替代,或導入新世代的破壞方式。

循環經濟:短期透過參與國內負碳技術開發取得碳權;長期透過建構標竿示範,逐步擴大至整體電子產業鏈。

 ()鋼鐵業

製程改善:短期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為主,導入節能設備、推動設備汰舊更新、及發展智慧高爐等;長期則追隨國際趨勢發展高爐噴氫及氫還原煉鐵技術。

能源轉換:鋼鐵業鍋爐已全數使用天然氣,後續將透過設置太陽能板以及購買綠電及憑證等,持續提升綠電使用占比。

循環經濟:短期以增用廢鋼減少原料使用,長期以 CCU 技術為主要推動策略,透過發展鋼化聯產,與國內石化業者合作回收二氧化碳製成化學品。

 ()水泥業

製程改善:短期以設備汰舊更新及導入智慧節能管理為主,長期導入下世代創新製程技術,降低水泥業製程排碳。能源轉換:持續擴大生質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及餘熱再利用。

循環經濟:短期以擴大原料熟料替代(如:添加脫硫石膏、煤灰、鋼鐵爐碴等作為原料)及燃料替代(如:採用廢木屑、稻殼、SRF/RDF、污泥等廢棄物);長期則朝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CCU)等突破性創新技術開發應用。

 ()紡織業

製程改善:短期推動製程設備汰舊更新並導入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長期推動上中下游業者導入與示範低碳製程。

能源轉換:持續擴大天然氣替代燃煤/燃油,並設置太陽光電及陸地風電等,提升低碳能源占比。

循環經濟:短期投入循環再生材料、低污染或生質型材料或等研發利用,以利長期持續提升循環再生材料作為替代原料占比。

 ()造紙業

製程改善:推動節能減碳技術,如廢紙低耗能回收、濕紙乾度提升節能技術、淋膜紙(餐盒、利樂包等)綠色循環再利用推動,並進行設備汰舊更新。

能源轉換:持續擴大生質燃料使用,並設置太陽光電及陸地風電等,提升低碳能源占比。

循環經濟:持續擴大 SRF 燃料替代使用,提升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