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池上公所有意開發太陽能光電廠 不料地目竟是農地

2019-03-13 自由時報[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

池上鄉公所響應政府推動太陽光電計畫,有意活化台20甲線兩旁超過70公頃的閒置國有地,池上鄉長張堯城表示,這塊地已荒廢近30年的石礫地,地目竟是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無法作為光電廠之用,盼縣府協助向中央爭取解套。

張堯城指出,台20甲兩旁70公頃草原原本是台鐵預定的機修廠,因機修廠未東遷,加上周邊無住家,而荒廢至今,十多年來鄉民一直期待活化這塊土地,恰巧中央政府鼓勵設置太陽能光電廠。

池上鄉公所去年向國有財產署表達活化70公頃土地的想法,獲國產署同意共同開發,張堯城說,一塊無法耕作、被農民租來粗放牛隻的石礫地,竟是所謂的優良農地,不解當年為何編定為優良農地,如今需要進一步變更才能開發。

張堯城說,若能順利解決地目變更問題,才能邁向下一步,包括與全鄉鄉民溝通及招商等,不僅有助活化閒置土地,電力還能自給自足,甚至外銷,鄉公所更可利用發電回饋金作為偏遠部落發電之用。

台東縣政府地政處長沈碧恕表示,由於能源法規中的非都市土地申請變更為太陽光電發電設施使用興辦事業計畫審查作業要點規定,申請土地變更編定的案件,不得使用特定農業區農業用地,而將池上這塊70公頃土地排除在外,考量這塊土地確實荒蕪已久,會努力向能源局、農政主管單位協調有無解套方法。


作者 Daisy Chuang | 發布日期 2019 03 13

隨著科學家逐漸研發出或可撓或輕巧的太陽能板,太陽光電技術未來有望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中,就好比澳洲設計公司 Prevalent 已結合摺紙藝術與太陽能,開發出充滿設計感、可當成百葉窗的太陽能板,為將來住家提供既綠色又美觀的發電選擇。

對於想裝設太陽能板、但苦於沒有廣大屋頂面積、或是居住在公寓的住戶,一般來說玻璃太陽能板是個好選擇,只不過目前玻璃太陽能板尚未大規模商業化,成本相對高昂,且也有不少玻璃太陽能透光度低,不太符合眾人對窗戶採光性的期待,對此,Prevalent 公司建築設計師 Ben Berwick 已與日本廠商攜手合作,開發全新的太陽能發電形式。

他們以摺紙藝術為發想,研發出太陽能百葉窗「Solgami」,其中 Solgami 名稱便是結合太陽 solar 與摺紙的日文 origami,該公司的窗簾採用薄膜太陽能電池與反射墨水(reflective inks)技術,將薄膜太陽能印刷到塑膠基板上,並摺成 10 公分深的結晶狀結構,最後再把結晶狀結構層層疊起串聯,這樣一來就可讓更多的自然光進入屋內,變成住家另類的百葉窗。

Solgami 是由摺紙概念構成,太陽能窗廉只要沿著「摺線」即可收回與開啟,人們只要把新型窗簾當成拉門,就可以決定是否要讓太陽能板運作。

該廠商目前則尚未公布其成本與轉換效率、輸出功率,但 Berwick 表示,太陽能百葉窗採用絲網印刷技術,之後以切割與摺紙設計來製成,雖然這在早期的原型設計難度頗高,不過印刷技術容易大規模製造,材料也相當便宜,這讓 Solgami 成本有望降低。

Prevalent 也相當看好其輸出功率,並表示 Solgami 特殊的結構讓光可以在太陽能板之間來回反射,摺紙結構也大幅提高面積,發電量可望大幅提高,且人們也不用擔心調整百葉窗角度會讓太陽能板無法發電,百葉窗自己會重定向光線來源以調整發電量。

Solgami 發電量將取決於窗戶的大小,以及裝設位置與附近是否有遮蔽物等,這方面倒是跟一般的屋頂太陽能相同。Prevalent 指出,若在辦公大樓每片玻璃裝設 Solgami,百葉窗將能滿足辦公室所需電力;假如使用者想在家裝設太陽能百葉窗,也可以把電力集中到集電箱中,將多餘電力輸送給中央電網,雖然這不一定能抵銷電費帳單,但或多或少能減少電費支出。


智能養鯛 打造外銷基地

20190313 04:12 中國時報 張朝欣/雲林報導

雲林縣口湖鄉「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引進台灣鯛高密度智能養殖技術,配合「漁電共生」太陽能發電,希望藉智能漁業吸引旅外青年返鄉創業,12日立委蘇治芬邀農委會官員前往觀摩,將全力支持地方創生,打造台灣鯛外銷生產基地。

「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為了提升台灣鯛產業文化,創建「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最近更研發「高密度智能養殖技術」,配合太陽能發電政策,打造全新型態的智能養殖。

立委蘇治芬12日邀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漁業署長黃鴻燕等人前往觀摩,並與現場漁民對話,從技術面、水產經營面、以及國家地方創生等多元角度討論養殖產業升級議題。

陳添壽認為地方有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產業,國家一定全力協助,不論是養殖技術或漁電共生,農委會願意提供技術支援,將產業發揮到最大效益。

蘇治芬委指出今年是地方創生元年,建議中央力推台灣鯛產業,將口湖鄉打造成外銷生產專區,透過智慧科技、循環經濟帶動地方發展,形塑外銷供應基地。

王益豐表示,以往台灣鯛養殖大多依靠人工,他研發「高密度智能養殖技術」利用感測器控制水質溶氧量,以及使用自動餵料機等智能機具,養殖密度可提高10倍以上。

王益豐說,這種複合式智能養殖,初步估計小型漁塭每年利潤可達80萬元以上,希望能夠吸引旅外的雲林青年返鄉創業,共同將雲林縣打造成為台灣鯛外銷生產基地。

(中國時報)


太陽能設備價格降 2019安裝量將成長14%

最新更新:2019/03/13(中央社華盛頓13日綜合外電報導)

能源諮詢公司伍德瑪肯西(Wood Mackenzie)在今天發布的最新展望報告中說,拜設備價格降低之賜,美國許多延宕已久的太陽能安裝計畫得以起死回生,今年預計將成長14%

路透社報導,伍德瑪肯西預測2019年太陽能安裝量將約達12.1百萬瓩(GW),從2018年跌勢反彈。去年受到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太陽能板課徵30%關稅影響,太陽能安裝量跌2%來到10.6GW

伍德瑪肯西上一次於去年底發布的季度報告中,預測2019年太陽能安裝量僅會達到11.5GW。一個百萬瓩的太陽能粗略可對70萬戶住家供電。

儘管川普政府祭出關稅,但技術改良,加上中國主要太陽能開發商出乎意料地供應過剩,美國太陽能模板價格因而下滑。

同時,美國發電廠等級的開發商為搶在減稅優惠明年逐步縮減之前,紛紛安裝太陽能板。

伍德瑪肯西的報告,將2019年發電廠等級的太陽能市場預估上調逾8%,從7.2GW上修至7.8GW,同時也上修2020年與2021年的展望。

發電廠等級計畫在太陽能市場的格局過半,但在2018年下滑3%6.2GW。(譯者:張曉雯/核稿:蔡佳敏)1080313


稱台灣離岸風電為「日韓」榜樣,澳銀麥格理來台投資也看好地熱、天然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在台投資15年的澳洲銀行麥格理資本,今日舉辦論壇,邀集超過200位來自供應商、銀行、壽險公司的夥伴參與,該集團負責人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提到,對台灣特定能源的投資興趣。

台灣離岸風電正式進入開發階段,外界關心台灣市場是否能長期留住投資者。目前在台灣已有3個離岸風電投資計畫的麥格理集團今(13)日表示,不少日本、韓國開發商對台灣離岸風電有興趣,不只想參與台灣風場規劃,也希望能將台灣經驗技術帶回自己的國家。

來自澳洲的銀行麥格理資本(Macquarie),是最早進入台灣離岸風力發電市場的公司之一,與台灣公司上緯合作,目前2座風場「海洋」、「海能」都已經拿到經濟部的遴選資格,分別將在今年底、明年正式商轉。麥格理台灣負責人蔡毅霆今日受訪表示,台灣政府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達到20%,麥格理將配合這樣的目標,一定會確實完成項目,讓風力發電順利啟動。

麥格理集團今日在台北舉行「2019 台灣基礎建設與能源論壇」,分享台灣離岸風電的開發經驗,經濟部長沈榮津、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等人也到場致意。

看好台灣市場,麥格理對天然氣、地熱都有興趣

蔡毅霆表示,傳統的電力行業,幾乎都是台電和中油在做,離岸風電台灣之前沒有經驗,一定需要國外公司的經驗,麥格理在歐洲有很多離岸風力發電的經驗,樂意協助台灣離岸風電市場剛開始時,降低風險。

蔡毅霆也指出,現在大家都看好離岸風電和太陽風電,而這兩者也是麥格理的投資重點,但他認為,5年之後,台灣的天然氣、地熱和儲能,可能會是下一波的投資潛力熱點。

蔡毅霆表示,所有電力相關的產業都很重要,除了已經在做的再生能源,麥格理對於未來將占台灣五成電力來源的天然氣也有興趣開發,目前正在評估投資民營電廠(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IPP)的計畫。蔡毅霆表示,台電跟中油正在進行天然氣接收站的建置,等完成後將會有很多電廠的投資機會,他表示,天然氣對許多國家來說都很重要,澳洲也生產天然氣,台澳之間未來將有很好的貿易機會。

此外,他也顯出對台灣的地熱開發的興趣。「台灣的地熱還沒有很進步,很多人都在說台灣有溫泉、有很好的地熱,需要一個有經驗的開發商去投資,等風險穩定,很多投資人陸續加入。」他也提到,台灣處處都有資源,「我們不管北部或南部,全台灣都會考慮(投資),地熱在東邊,南邊有太陽光電,另外還有風電」。

而未來台灣再生能源發展至20%,電力輸送、儲存格外重要,蔡毅霆也提到,麥格理在其他國家也有儲能計畫,希望未來能將這樣的經驗帶來台灣。

稱台灣風電做得好,麥格理資本:日本、韓國都想學台灣

另外,麥格理也在去年68日完成國內第一個離岸風電專案融資,共有4家本土銀行(國泰世華、台北富邦、凱基與安泰銀行)、7家外國銀行參與,提供16年期新台幣187億元的專案融資,挹注在苗栗外海風場「海洋風電」的開發建造上。

不過,麥格理原本是海洋風電的最大股東,持股50%,去年決定釋出一半股份給日本電力巨頭JERA,外界一度認為,麥格理做為開發商,不等風機建置完成開始運轉就想釋股,是不是「承諾」不夠?另外,離岸風電的開發案通常以「無追索權」的專案融資方式籌措資金(也就是說沒有所謂的抵押品,風場計畫的收入是唯一的還款來源,萬一計畫失敗,銀行通常無法向股東或其他相關人追討),外界擔心是不是將所有的風險,都加在放款的銀行上?

麥格理資本表示,政府有意發展不同的再生能源,但市場上有不同的投資者,可能因為還看不到風場,認為風險很大所以不想投資,麥格理的工作就是在開發前期承擔這樣的風險,用自己的資本去投資,做颱風地震與海床分析、做環評、和當地漁會交涉,這時評估風險跟著降低了,就會有其他的投資者進入市場,麥格理再拿資金去投資其他政府在台灣推動的項目。

蔡毅霆解釋,每個投資人的專長和定位不同,切入的時機點也不同,像是JERA是日本的電力公司,可以做風場施工,後期可能也有壽險公司加入,壽險公司的定位就比較適合做後期的運維。這次釋出半數股份給日本公司JERA,這家電力公司也是評估過,確定海洋風電計畫能夠達標,可以併網發電,才進入台灣的風電市場。

蔡毅霆也透露,近期一直都有日本、韓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投資公司,表達對離岸風電的投資有興趣,麥格理資本也和日本簽訂了風場的合作備忘錄(MoU),他說台灣因為有好的計劃,看得出來這個市場能好好進步,對於這些亞洲國家來說,是一個很棒的例子。

「日本公司(JERA)願意進來投資台灣的離岸風力發電,代表台灣離岸風力發電有信心,日本和韓國自己要啟動離岸風力發電,這是他們要做的,台灣可以做很棒的例子。另外,未來台灣的供應上也可以出口到國外,對台灣和其他國家來說,也是好事。」

雖然去年彰化外海大規模的「海鼎風電」計畫(裝置容量2GW)沒有拿到遴選資格,蔡毅霆說,市場有高有低,但「我們願意留在這個市場」,他說「這是麥格理資本在台灣的第15年,未來政府還有什麼計畫,我們也會留意有什麼市場,和我們的策略適合,會繼續投資。」政府預計2025年釋出第三階段的風場開發區塊,今年3月將訂定遊戲規則,而麥格理的海鼎風電目前是區塊開發中規模最大的風場。


稱台灣離岸風電為「日韓」榜樣,澳銀麥格理來台投資也看好地熱、天然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在台投資15年的澳洲銀行麥格理資本,今日舉辦論壇,邀集超過200位來自供應商、銀行、壽險公司的夥伴參與,該集團負責人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提到,對台灣特定能源的投資興趣。

台灣離岸風電正式進入開發階段,外界關心台灣市場是否能長期留住投資者。目前在台灣已有3個離岸風電投資計畫的麥格理集團今(13)日表示,不少日本、韓國開發商對台灣離岸風電有興趣,不只想參與台灣風場規劃,也希望能將台灣經驗技術帶回自己的國家。

來自澳洲的銀行麥格理資本(Macquarie),是最早進入台灣離岸風力發電市場的公司之一,與台灣公司上緯合作,目前2座風場「海洋」、「海能」都已經拿到經濟部的遴選資格,分別將在今年底、明年正式商轉。麥格理台灣負責人蔡毅霆今日受訪表示,台灣政府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達到20%,麥格理將配合這樣的目標,一定會確實完成項目,讓風力發電順利啟動。

麥格理集團今日在台北舉行「2019 台灣基礎建設與能源論壇」,分享台灣離岸風電的開發經驗,經濟部長沈榮津、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等人也到場致意。

看好台灣市場,麥格理對天然氣、地熱都有興趣

蔡毅霆表示,傳統的電力行業,幾乎都是台電和中油在做,離岸風電台灣之前沒有經驗,一定需要國外公司的經驗,麥格理在歐洲有很多離岸風力發電的經驗,樂意協助台灣離岸風電市場剛開始時,降低風險。

蔡毅霆也指出,現在大家都看好離岸風電和太陽風電,而這兩者也是麥格理的投資重點,但他認為,5年之後,台灣的天然氣、地熱和儲能,可能會是下一波的投資潛力熱點。

蔡毅霆表示,所有電力相關的產業都很重要,除了已經在做的再生能源,麥格理對於未來將占台灣五成電力來源的天然氣也有興趣開發,目前正在評估投資民營電廠(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IPP)的計畫。蔡毅霆表示,台電跟中油正在進行天然氣接收站的建置,等完成後將會有很多電廠的投資機會,他表示,天然氣對許多國家來說都很重要,澳洲也生產天然氣,台澳之間未來將有很好的貿易機會。

此外,他也顯出對台灣的地熱開發的興趣。「台灣的地熱還沒有很進步,很多人都在說台灣有溫泉、有很好的地熱,需要一個有經驗的開發商去投資,等風險穩定,很多投資人陸續加入。」他也提到,台灣處處都有資源,「我們不管北部或南部,全台灣都會考慮(投資),地熱在東邊,南邊有太陽光電,另外還有風電」。

而未來台灣再生能源發展至20%,電力輸送、儲存格外重要,蔡毅霆也提到,麥格理在其他國家也有儲能計畫,希望未來能將這樣的經驗帶來台灣。

稱台灣風電做得好,麥格理資本:日本、韓國都想學台灣

另外,麥格理也在去年68日完成國內第一個離岸風電專案融資,共有4家本土銀行(國泰世華、台北富邦、凱基與安泰銀行)、7家外國銀行參與,提供16年期新台幣187億元的專案融資,挹注在苗栗外海風場「海洋風電」的開發建造上。

不過,麥格理原本是海洋風電的最大股東,持股50%,去年決定釋出一半股份給日本電力巨頭JERA,外界一度認為,麥格理做為開發商,不等風機建置完成開始運轉就想釋股,是不是「承諾」不夠?另外,離岸風電的開發案通常以「無追索權」的專案融資方式籌措資金(也就是說沒有所謂的抵押品,風場計畫的收入是唯一的還款來源,萬一計畫失敗,銀行通常無法向股東或其他相關人追討),外界擔心是不是將所有的風險,都加在放款的銀行上?

麥格理資本表示,政府有意發展不同的再生能源,但市場上有不同的投資者,可能因為還看不到風場,認為風險很大所以不想投資,麥格理的工作就是在開發前期承擔這樣的風險,用自己的資本去投資,做颱風地震與海床分析、做環評、和當地漁會交涉,這時評估風險跟著降低了,就會有其他的投資者進入市場,麥格理再拿資金去投資其他政府在台灣推動的項目。

蔡毅霆解釋,每個投資人的專長和定位不同,切入的時機點也不同,像是JERA是日本的電力公司,可以做風場施工,後期可能也有壽險公司加入,壽險公司的定位就比較適合做後期的運維。這次釋出半數股份給日本公司JERA,這家電力公司也是評估過,確定海洋風電計畫能夠達標,可以併網發電,才進入台灣的風電市場。

蔡毅霆也透露,近期一直都有日本、韓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投資公司,表達對離岸風電的投資有興趣,麥格理資本也和日本簽訂了風場的合作備忘錄(MoU),他說台灣因為有好的計劃,看得出來這個市場能好好進步,對於這些亞洲國家來說,是一個很棒的例子。

「日本公司(JERA)願意進來投資台灣的離岸風力發電,代表台灣離岸風力發電有信心,日本和韓國自己要啟動離岸風力發電,這是他們要做的,台灣可以做很棒的例子。另外,未來台灣的供應上也可以出口到國外,對台灣和其他國家來說,也是好事。」

雖然去年彰化外海大規模的「海鼎風電」計畫(裝置容量2GW)沒有拿到遴選資格,蔡毅霆說,市場有高有低,但「我們願意留在這個市場」,他說「這是麥格理資本在台灣的第15年,未來政府還有什麼計畫,我們也會留意有什麼市場,和我們的策略適合,會繼續投資。」政府預計2025年釋出第三階段的風場開發區塊,今年3月將訂定遊戲規則,而麥格理的海鼎風電目前是區塊開發中規模最大的風場。


台灣再生能源前景看好:太陽光電競爭力倍增,生質能商機大

2019.03.13 by《數位時代》文稿編輯 陳映璇

政府強調未來綠能與燃氣將是供電主力,業者紛紛看好太陽光電的成本競爭力,未來3-5年內可以完全成為與市電競爭的能源選項,另外生質能與地熱的發展也在起步中。

311福島核災屆滿8週年,日前環保團體舉辦「2019民間能源會議」,會中除了探討核災風險外,再生能源的發展近來也成為關注焦點,我國政府強調綠能與燃氣將是未來供電主力,業者紛紛看好太陽光電的競爭力與日俱增,將在未來3-5年內可以完全成為與市電競爭的能源選項。

再生能源越來越便宜,光電成本具競爭力


天泰能源執行董事陳坤宏表示,太陽能裝置容量在20085.58MW,到2019成長到2,600MW,若以1MW5千萬台幣計算,將帶來1,300億產值,且太陽能設備超過九成是國產自製,代表超過九成的GDP會留在台灣。

從價格來看,2010年太陽能每度電12.97元,到現在每度電4.29元,價格在10年內跌價66%,陳坤宏看好,太陽能在未來3-5年內,可完全成為與市電競爭的能源選項。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郭軒甫也說,太陽能的競爭力已不容置疑,再過幾年發展,太陽光電可能會是未來降低電價的來源,太陽光電現在每度4塊多,若以每年4~5%調降,推估2023-2024年就會來到3元,足以跟市電價格(註一)競爭。

日前經濟部估算2025年電價成本會漲三成,郭軒甫認為主因來自民眾不要空汙,要把大量低成本燃煤發電轉為成本較高的燃氣發電,根據經濟部最新提出的2025年能源配比,燃氣占比50%、燃煤降至27%,再生能源維持20%占比,郭軒甫認為電價調漲的原因,主管機關應論證清楚。

綠電交易市場仍有法規待克服


今年太陽光電業也傳來許多好消息。年初Google在台灣完成亞洲首宗再生能源交易案,在台南採購10MW的魚塭光電,為國內綠電市場注入活水。陳坤宏認為,目前仍有法規問題,像是《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至今仍未三讀通過,牽涉躉購與自由市場兩套制度轉換等細節,備受再生能源業者關注。一旦綠電自由交易買賣機制建立後,「或許再過2年就不是討論躉購制度(FIT)的價格高低,而是討論哪些企業願意用更多資源購買綠電。」陳坤宏說。

另外,過往太陽光電板隨意丟棄引發批評,目前相關回收機制正建立當中,像是今年的躉購費率納入每瓩收1,000元,作為未來的回收費用,且這筆費用由能源局代收。郭軒甫表示,目前國外太陽能模組的回收已可以高達97%,經濟部能源局也設定台灣要達到85%的再製率目標。

生質能、地熱潛力佳,業者擬砸數十億投資


除了發展較為成熟的太陽光電,生質能與地熱也加入再生能源的生力軍。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秘書長王守誠引用2015年科技部計畫數據,指出台灣具有159GW地熱能,甚至連核電廠附近也有地熱,但台灣在地熱探勘上起步較晚,去年中油與台電組成的地熱國家隊正式成軍,開發地熱資源,目前民間也開始籌設地熱發電廠。

在生質能方面,過去利用玉米、甘蔗等材料做生質燃料,過去常有與動物搶食物的問題,台灣瑞曼迪斯總經理戴英傑說,現在則透過蒐集生質廢棄物、廚餘來發電,且99%可在台灣做,其中產生的有機肥料可供農地使用,目前國內生質能潛在發電達86億度電,其中雞糞為大宗,但目前台灣在推動生質能上,還卡在各部會對於生質物的定義不同,戴英傑說,目前人、技術備足,公司已準備砸數十億元投資,就等相關法規開放。